技术支持:010-64021801
13811099829

ABOUT US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热处理(工艺)炉温均匀测试
(一)退火
     操作方法:将钢 件加热到Ac3+30~50度或Ac1+30~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(可以查阅有关资料)后,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。
     目        的:1.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,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细化晶粒,改善力学性能,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消除冷、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。 
     应用要点:1.适用于合金结构钢、碳素工具钢、合金工具钢、高速钢的锻件、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。

 (二)正火
       操作方法: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~50度,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。 
       目         的:1.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,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细化晶粒,改善力学性能,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消除冷、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。
       应用要点:正火通常作为锻件、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。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,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。对于一般中、高合金钢,空冷可    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,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。

(三)淬火
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,保温一段时间,然后在水、硝盐、油、或空气中快速冷却。
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的: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,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(如不锈钢、耐磨钢)淬火时,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,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。
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,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,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,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
(四)回火
         操作方法: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,经保温后,于空气或油、热水、水中冷却。
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 的:1.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,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调整硬度,提高塑性和韧性,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稳定工件尺寸。
  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;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;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,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~280度、不锈钢在400~450度之间回火,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。

(五)调质
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,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~20度的温度,保温后进行淬火,然后在400~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。
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 的:1.改善切削加工性能,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;3.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           应用要点:1.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结构钢、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 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,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,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,以减小变形。

.(六)时效
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将钢件加热到80~200度,保温5~20小时或更长时间,然后随炉取出在空气中冷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的:1. 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,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减轻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,稳定形状和尺寸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 适用于经淬火后的各钢种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常用于要求形状不再发生变化的紧密工件,如紧密丝杠、测量工具、床身机箱等。

(七)冷处理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将淬火后的钢件,在低温介质(如干冰、液氮)中冷却到-60~-80度或更低,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均温到室温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目        的:1.使淬火钢件内的残余奥氏体全部或大部转换为马氏体,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和疲劳极限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 稳定钢的组织 ,以稳定钢件的形状和尺寸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应用要点:1.钢件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冷处理,然后再经低温回火,以消除低温冷却时的内应力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冷处理主要适用于合金钢制的紧密刀具、量具和紧密零件。

(八)火焰加热表面淬火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操作方法:用氧-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,喷射到钢件表面上,快速加热,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 的:提高钢件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及疲劳强度,心部仍保持韧性状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多用于中碳钢制件,一般淬透层深度为2~6mm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。

(九)感应加热表面淬火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将钢件放入感应器中,使钢件表层产生感应电流,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到淬火温度,然后喷水冷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的:提高钢件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及疲劳强度,心部保持韧性状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应用要点:1.多用于中碳钢和中堂合金结构钢制件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 由于肌肤效应,高频感应淬火淬透层一般为1~2mm,中频淬火一般为3~5mm,高频淬火一般大于10mm.

(十)渗碳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,加热至900~950度并保温,使钢件便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的:提高钢件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及疲劳强度,心部仍然保持韧性状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用于含碳量为0.15%~0.25%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件,一般渗碳层深度为0.5~2.5mm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,使表面得到马氏体,才能实现渗碳的目的。

(十一)氮化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利用在5..~600度时氨气分解出来的活性氮原子,使钢件表面被氮饱和,形成氮化层。 目的: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、耐磨性、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应用要点:多用于含有铝、铬、钼等合金元素的中碳合金结构钢,以及碳钢和铸铁,一般氮化层深度为0.025~0.8mm.

 (十二)氮碳共渗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操作方法:向钢件表面同时渗碳和渗氮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        的: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、耐磨性、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应用要点:1.多用于低碳钢、低合金结构钢以及工具钢制件,一般氮化层深0.02~3mm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氮化后还要淬火和低温回火。